-
作把五千年文明和千亿产业一起端上台面,这场“一赛一节”到底能不能把老城的山水卖成新潮流?
9月中旬,焦作把“一赛一节”这个名字再次推到台前,官方诚邀媒体和网络达人来拍、来写、来带货。说实话,我觉得这不只是一次活动启动,更像是一个城市对外发声的试金石:你会用怎样的镜头去讲五千年和现代产业并置的故事?这句话对内容创作者有点像命题作文,但也是最大的机会。
焦作的底色很厚。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建城史不是简单的历史堆叠,而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他们的手艺、方言、节庆。太行山把最好的一段风景留给这里,黄河从这里转弯,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这些名前面,都有游客照片里最上镜的那一帧。我有个同事小李,去年去云台山拍了一段晚上山腰云海配上本地街边小吃的短视频,七天内带动他在本地民宿和小吃店的私域预订翻了近一倍,那种场景化叙事比单纯的风景航拍更能打动人。
“一赛一节”这次把国际太极拳大赛和云台山旅游节绑在一起,主题叫“豫见焦作·相约云台·共享太极”。不得不说,这个组合既有传承的情怀,也有消费场景的想象空间。对于创作者来说,核心不是把所有元素都塞进短片,而是找到情感切口:太极可以是慢镜头,也可以是爷爷教孙子的一招一式;山水可以是观光照的背景,也可以是早市摊贩的烟火味。把“把山水太极寄出去”“非遗遇云台·一抖见精彩”这些活动当成内容骨架,再植入电竞或国潮元素,你就能把传统和潮流合成一种新的观看体验。
怎么做才不会被千篇一律淹没?先抓住前三秒,让人停留。我的朋友阿梅做短视频时,把开场改成太极手势的特写加一段老人讲一句话,三秒内带出冲突:这是传统,还是当下生活的节奏?接着不要一直秀风景,安排一个人物线索,有冲突有反转,最后把地方产品、民宿体验或赛事门票自然嵌入,不要生硬推销。反过来,我也看过那种全是航拍加滤镜的宣传片,画面虽美,但没有温度,播放量平平。这说明人更买情绪和记忆点,而不是纯视觉堆砌。
针对主办方和企业,有些更实在的做法能够放大这次活动的价值。可以把产业链做成体验线路,让游客参观绿色食品小作坊、到新材料小厂听工程师讲工艺,把看风景和看生产过程连成一条消费链,这样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意愿会同时上升。同时赛事和节庆要制造可传播的瞬间,比如非遗手作快闪、太极与电竞联动的跨界表演,这些带话题的点比单纯的展位更容易在社媒上形成二次传播。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焦作正在把文化和产业这两条线并行推进,这是城市品牌升维的机会。未来的趋势会向着“体验化+IP化”走,既要有能看得见的场景,还要有看得懂的故事和记得住的符号。我预计接下来会看到更多把产业故事做成短剧、把非遗人物做成长线内容的尝试。说白了,城市的营销不再是单纯的美图,而是把人和产业、记忆和消费连成一张网。
最后我想说,做内容的人别只盯着官方资料和美图,去找那种最小但最有温度的故事。比如去市场上跟一个卖面食的阿姨聊聊她和太极比赛观众的趣事,或者跟一位在新材料厂工作的年轻工程师谈他如何把家乡情结融入产品设计。这类小故事更容易触发情感共鸣,也更有二次传播价值。你也可以尝试把活动的一个口号,变成一句朗朗上口的金句,作为整场传播的记忆锚点。
你怎么看这次焦作的打法?如果你是内容创作者或本地商家,会用怎样的一个短视频脚本或营销玩法去讲这个城市的故事?请说说你的想法和亲身经历,让我们一起把这些零散的点连成一条有温度的传播链。
资料来源:记者 王铮 朱东一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