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地黄,从土中“根”到药中“宝”——地道炮制,传承中医千年精髓

焦作 更新于:2025-10-17 01:59
  • 端庄优雅春风NV
    地黄:从土里的“根”到药里的“宝”,地道炮制有讲究

    干了一辈子中医,就认一个理儿:好药得讲“地道”,这地黄啊,就得数河南怀庆府(现在焦作武陟、沁阳、温县那片)的最绝。为啥?那地方的沙质土养人,也养药,怀地黄长在里头,有效成分攒得足足的,炮制出来油性大,药效那叫一个地道。

    这地黄可不是单一的药,能变出三样来:鲜地黄、干地黄(生地)、熟地黄。以前药铺里鲜地黄是常见客,现在少见了,咱们常说的生地,指的就是干地黄。

    你知道这炮制有多讲究吗?古时干地黄是搁火炕上慢慢烘干的;熟地黄更绝,得用黄酒或者水浸了,上锅蒸,蒸完再晒干。老辈人还讲究“九蒸九晒”,蒸上一昼夜,晒干,把蒸出来的汤液吸得干干净净,再蒸再晒,来回九回。这不是瞎折腾,地黄本性偏寒,还黏腻,肠胃弱的人吃了容易拉肚子。可经这么反复蒸晒,它就像被“驯化”了似的,性味变成微温,里头的多糖也分解成单糖了,人体吸收起来顺顺当当,补而不滞,这才是熟地黄的妙处。

    所以说,这地黄从土里挖出来,到变成能治病的药,每一步都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地道的产地,讲究的炮制,少了哪一样,都成不了咱们中医手里调理气血、滋补肝肾的宝贝。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